全国首创!苏州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269亿元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苏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半年度推进会上获悉,自试点以来,苏州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269亿元,试点场景已覆盖24个行业大类,数量达到80万个。其中,44个场景案例属于全国首创,领跑各试点城市。
数字人民币究竟怎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呢?苏州在探索中有三个关键词:链接、市场化、跨区域。
链接: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5月份,苏州一位普通快递员通过“苏周到”APP申领了一笔金额为100元的数字人民币。
这是苏州市为了感谢他在疫情防控期间所作的贡献而发放的一份“关爱金”。和他一起拿到这份奖励的,还有共计5.8万余名专职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
伴随着这笔数字人民币到账的同时,还有一份电子版温馨提示的推送,内容包括数字人民币钱包开通和使用的信息。
换句话说,在苏州已经落定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中,这5.8万余名专职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可以用这100元交水费、扫码乘车、缴纳停车费、购买福利彩票、大病保险报销等。
“原本对这个不了解,以为会很复杂,但是用了后发现很方便,而且由于可以使用的范围还比较广,所以也比较实用。”这位快递员说。
5.8万余名数字人民币使用者的覆盖、在更多民生场景中的使用、在更多消费习惯上的鼓励,苏州数字人民币正在破圈,链接普通人的生活。
市场化:鼓励更多主体参与
“关爱金”只是苏州在普通市民间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的一个方面。过去半年,苏州一直在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地方政府等主体参与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和竞争。
在相城区,一家新材料企业收到了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的30万元“相才贷”人才专项贷款。这是苏州市相城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苏州市相城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携手相关银行,在人才专项贷款场景中的一次数字人民币应用尝试。
在太仓,一场工业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中,多家参与招拍挂的企业通过数字人民币缴纳了土地出让保证金。
在常熟,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员工,首次拿到了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的7月份全额工资。在类似的应用场景中,还有太仓市机关事务中心以数字人民币完成了一笔食堂采购支付。
让数字人民币进入更多的市场化行业,让这些行业的企业习惯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只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活跃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上,才能碰撞和激发出更适应经济发展的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
跨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
记者注意到,除了面向普通市民、企业、政府外,苏州在数字人民币应用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场景——跨区域。
近日,在位于苏浙省界的258省道桃源收费站,人工收费通道窗口已经贴上了“欢迎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标志。驾驶员只需下载数字人民币APP或是带有数字人民币集成功能的银行APP,账户内余额充足,经收费员扫码后,就可完成支付。据了解,吴江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吴江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携手在下属七都、桃源的230、258省道收费站落地了首个跨省公路收费站。
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未来苏州地区还将进一步探索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深化特色应用场景,推进创新试点成果集成展示,为数字人民币在跨区域场景中的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和风险可控性等方面验证提供实践支撑。
据了解,目前苏州数字金融产业资源确实在加速集聚,数字人民币在拉动居民消费、助力普惠金融、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南京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陈莹认为,目前苏州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上成果丰硕,未来可以嫁接更多的地方生态,聚集更多的相关产业,真正激活数字人民币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