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 安徽十年城镇新增就业679.4万人
就业人口向城市和二三产业集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超过40%,成为就业最大“容纳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社部门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增加67.94万人,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9.4万人。
据了解,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推动“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平台,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社区求职者精准推送“三公里”内岗位信息。动态建立1066户用工服务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大力推进“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组织烹饪技能竞赛活动,构建徽菜师傅评价体系,打造“新徽菜·名徽厨”安徽品牌。
全省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省本级财政每年拿出100多亿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培育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增加67.94万人,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9.4万人,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2年的36.4:26.3:37.3,调整为2021年的24.2:31.9:43.9,形成“倒金字塔型”的就业结构。
为了实现重点群体就业更加充分,我省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筑梦江淮的若干措施,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实施“53353”拓岗计划,挖潜开发政策性岗位、国有企业岗位等38万个,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搭建精准对接平台,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稳定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全省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施就业脱贫工程,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多渠道分流安置煤炭钢铁行业富余人员,退捕渔民动态转产就业率达到100%。
全省创业活力持续增强。启动实施“创业安徽”行动,出台“皖创22条”,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创业集聚,以一流创业环境感召天下英才聚皖创业。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年均开展阶梯式创业培训近10万人次,创新开展“未来新徽商”特训营34期,认定创业大学10所、创业学院40所。联合建设青年创业园、农民工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多类型、多层级创业孵化平台1200多个,年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亿元,开展创业大赛等多元活动,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各类群体创业活力。搭建长三角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招募2批省级“筑梦”创业导师,认定省级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6个。全省市场主体已突破700万户,创业企业吸纳就业近八成。
此外,全省推动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制化、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全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284家,十年来增长1156家。(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