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如东:盐碱地变成“大粮仓” 水稻亩产突破600公斤

2022-10-20 11:41:44 来源:新华日报

海涛阵阵,稻浪千重,常识里毫不搭界的景象,在金秋的如东却“相拥”为现实。

10月18日,记者在如东县栟茶镇方凌垦区耐盐水稻示范种植基地看到,500亩待收水稻如巨大的地毯铺展,清冽的海风吹过,饱满低垂的稻穗随风摆动,传出沙沙轻响。打开手机里的地图测距,记者发现,这片稻田距离黄海仅500米。

“整整齐齐,没有倒伏,再过10天就能收割,亩产预计突破600公斤。”站在稻浪之中,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志荣托起一株金黄的稻穗,满脸喜悦,“谁能想到,盐碱地上种出来的水稻,产量比县里许多种粮大户都高哩!”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为将盐碱地变成“大粮仓”,沈志荣期待了十年、奋斗了十年。

2011年,栟茶方凌垦区由沿海滩涂围成,裕隆昌公司承包了其中5300亩土地。“到处泛着白花花的盐碱,土壤含盐量高达20‰,寸草不生。”沈志荣至今记得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情景。

驯服盐碱地,降盐是绕不过的坎。裕隆昌公司通过大水漫灌,稀释土壤中的盐离子,再种植田菁等“吃盐植物”,待其长到一定高度后,整株翻压作肥料,但效果不理想。他们也曾尝试种植棉花等耐盐作物,未获成功。2015年起,又试种水稻,第一年亩产仅50公斤,此后不断改进技术,但亩产始终在200公斤以下徘徊。

沈志荣等人一筹莫展的同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盐碱地。袁隆平院士算过一笔账: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十年之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按照每亩300公斤收成计算,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栟茶方凌垦区成为江苏唯一入选基地,如东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於永杰等3人成为基地技术负责人。技术团队摸索出“日灌夜排”等方法精准管理水浆、降低土壤盐分,当年,近130亩“超优千号”“叁优一号”等耐盐水稻亩产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全国纪录。

“这两年,基地种过7种耐盐水稻,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在於永杰看来,“海水稻”要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不但要追求高产量,还要追求高品质,“今年我们试种了10多亩新品种,对标的就是‘南粳9108’,更糯,更适合江苏人的口味。”

“海水稻”丰收,既是土壤改良的结果,也大大加速了土壤改良的进程。“水稻根系能够分泌有机酸吸收盐分,降盐能力是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连种两年‘海水稻’,土壤盐分就会趋于稳定,不刻意选择耐盐品种,作物也能正常生长。”沈志荣告诉记者,“这500亩普通水稻就种在原来‘海水稻’的‘试验田’上,你看,长得多好!”

数千亩的栟茶方凌垦区,“试验田”不止一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都派出技术团队,在这里攻关盐碱地改良。“都是教授、博导,甚至是院士领衔。多支队伍各显神通,除了种植水稻等‘水解’法,还有‘旱解’法,有的通过醋渣、蚯蚓等介质疏松土壤,有的播撒生物有机肥、生物菌。”驱车垦区,窗外不时闪过金黄与碧绿,早已不见当年到处白茫茫的景象,沈志荣指着一片即将收获的大豆介绍,裕隆昌公司承包的5300亩盐碱地里,已有3800多亩改良成了“熟地”,种小麦、大豆、玉米,乃至种花种菜都不成问题。

汽车广播里,传来二十大“好声音”。沈志荣说,接续“禾下乘凉梦”,将总结推广“试验田”里的土壤改良经验,推动更多盐碱地变成“大粮仓”。

Copyright @ 2008-2016 www.renq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气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7

联系邮箱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